佛教知识网 佛教名词 知识园地|佛陀/菩萨/缘觉/声闻/阿罗汉/二乘/三乘

知识园地|佛陀/菩萨/缘觉/声闻/阿罗汉/二乘/三乘

菩萨

佛陀

佛陀耶:简称佛陀或佛,为佛教用语。印度梵名Buddha ,巴利名同。又作浮头、没驮、步他、馞陀、复豆、浮屠、浮图。义为觉者,即自觉,觉他,觉行圆满。故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。佛陀觉悟明白三世一切诸法者,即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者。示现于娑婆世界之佛陀,唯有释迦牟尼佛

依经典所载,则有十方(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东北、西北、上、下)诸佛,即东方善德佛、南方栴[zhān]檀德佛、西方无量明佛、北方相德佛、东南方无忧德佛、西南方宝施佛、西北方华德佛、东北方三乘行佛、上方广众德佛、下方明德佛。“五方佛”,又称"五智佛"、“五方如来”、“五智如来”,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,东南西北中五方,各有一佛主持。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(大日如来)、东方阿閦[chù]佛(不动如来)、西方阿弥陀佛、南方宝生佛、北方不空成就佛。三世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诸佛。

菩萨

菩提萨:简称菩萨。义为觉有情,即大觉的众生。是上求佛果、下化众生的圣人。
菩萨[pú sà]是“菩提萨埵”之略称。菩提萨埵,梵语bodhi-sattva,巴利语bodhi-satta。又作:菩提索多、冒地萨怛缚,或扶萨。意译作:道众生、觉有情、大觉有情、道心众生。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、求道之大心人。菩提,觉、智、道之意;萨埵,众生、有情之意。与声闻、缘觉合称三乘。又为十界之一。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,以悲下化众生,修诸波罗密行,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。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、勇猛求菩提者。对于声闻、缘觉二乘而言,若由其求菩提(觉智)之观点视之,亦可称为菩萨;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,则称为:摩诃萨埵(梵maha^ -sattva ,摩诃,意即大)、摩诃萨、菩萨摩诃萨、菩提萨埵摩诃萨埵、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,以与二乘区别。此外,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,因此也称之为“法王子”。

缘觉

缘觉:佛教语。梵语Pratyeka-buddha。巴利语pacceka-buddha。旧译为辟支佛,意译为缘觉,也作独觉。音译钵剌医迦佛陀、毕勒支底迦佛、辟支迦佛、贝支迦佛、辟支佛。又作独觉、缘一觉、因缘觉。为二乘之一,三乘之一。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。即于现在身中,不禀佛教,无师独悟,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。声闻与缘觉,称为二乘;若共菩萨,则为三乘。

缘觉是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觉悟者。一般谓出于佛世,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;出于无佛世,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。

声闻

声闻:梵语s/ra^vaka,巴利语sa^vaka。音译舍罗婆迦。又意译作弟子。为二乘之一,三乘之一。称闻佛言教悟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。

声闻和缘觉二小乘,常被称为二乘。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,而缘觉乘,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,这是二乘的不同处。声闻乘的果位名,梵语叫做斯陀含,华译为一来,意思是修到了此果位的人,死後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,再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一次,就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。

阿罗汉

阿罗汉:(梵语arhat,巴利语arahant)。又作阿卢汉、阿罗诃、阿啰呵、阿黎呵、遏啰曷帝。略称罗汉、啰呵。意译应、应供、应真、杀贼、不生、无生、无学、真人。阿罗汉为声闻四果之一,如来十号之一。指断尽三界见、思之惑,证得尽智,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。是佛教声闻中最高果位。Arhat的音译,即得道者、圣者的意思。声闻所证的最高果位,也是对断绝了一切嗜好情欲、解脱了烦恼、受人崇拜敬仰的圣人的一种称呼。又叫罗汉。阿罗汉含有杀贼、无生、应供等义。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,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,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。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。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,无明烦恼已断(杀贼)。已了脱生死,证入涅槃(无生)。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(应供)。于寿命未尽前,仍住世间梵行少欲,戒德清净,随缘教化度众。

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,为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,各有其护持的主要对象,汉传佛教常塑有十六罗汉、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佛教知识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fojiaozs.com/5369.html

作者: 小编

上一篇
下一篇
返回顶部